【编者按】如今,大凉山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村顺利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本网记者邀请最后摘帽的7个贫困县县委书记谈扶贫,请他们畅谈脱贫故事,讲述各县的脱贫致富经!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属于“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地区。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加之“地无三尺平出门就是坡”,区域性深度贫困特征异常突出。
四川凉山州政协副主席、金阳县委书记毛正文在采访中谈到,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金阳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五个坚持”工作思路,以“五个好创建活动”为抓手,着力打造“五大工程示范县”。夙夜在公进村赶考、入户答卷、下地绣花,乘领袖关怀而奋战,迎脱贫攻坚而不怠,一一兑现党给老百姓的承诺。
记者: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凉山州委州政府各级部门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请书记介绍一下,金阳县如何以“绣花功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毛正文:1988年,金阳县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定贫困县,2011年被列入国家乌蒙山连片扶贫地区县,2017年被确定为四川省深度贫困县。2014年以来,全县精准识别深度贫困村150个,累计识别建卡贫困户1.61万余户、贫困人口8.79万余人,贫困发生率46%。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退出贫困村112个、减贫1.1万余户6万余人,剩余贫困村38个、贫困户0.5万余户、贫困人口2.78万余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4.6%。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我们着力打造“五大工程示范县”。
一是打造感恩奋进示范工程。教育引导群众懂感恩、知奋进。在全县各个领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开展“习总书记来到我们村”老百姓上台话感恩系列活动,用新旧对比、系列报道方式讲好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金阳故事”,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精准扶贫思想的英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从而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同时, “扶贫不养贫、帮勤不帮懒、脱贫不掉队”的工作导向,广泛凝聚“共享发展,脱贫奔康,是先富带未富,而不是先富养未富”的思想共识,通过每年表扬一批依靠自身诚实劳动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引导贫困群众持续增强“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从而自力更生掀起有尊严的脱贫、可持续的致富、惠子孙的奔康。
二是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生存抓林业、立足涵水抓绿化、立足产业抓造林,突出深化改革、做精产业、发展电商、培训劳力、减少农民“五个富裕农民”,大力发展青花椒、核桃、华山松“三棵树”套种套养的立体林业经济,实现群众“林上有果摘、林下有芋挖、林间有畜养、包里有钱装”。全县“三棵树”种植面积达202.21万亩(其中青、红花椒种植面积达103.5万亩,挂果面积48.5万亩)、魔芋种植面积8.73万亩(其中白魔芋4.08万亩);创新实施高寒山区“春薯秋菜”补短板工程,走“有机”路、出“错季”牌,引导高寒山区群众“春种土豆饱肚子、秋种蔬菜挣票子”,变劣势为优势,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彻底改变了高寒山区千百年来一年只种一季的历史,开创了高寒山区一年也能收两季新路,为全县加速消除绝对贫困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每年种植“春土豆”6.5万亩,收挖之后压茬种植“秋蔬菜”6.5万亩;大力实施“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计划,统筹县内县外两个劳务市场,深化投亲靠友就业一批、与主要劳务输入地联系巩固一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吸纳一批、大力扶持创新创业带动一批、大力开发公益岗位就地解决一批、与对口帮扶地单位合作消化一批“六个一批”举措狠抓劳务输出工作。近几年,年均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7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6.5亿元。与此同时,我们还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赏彝乡美景、品彝族文化、尝彝乡美食、宿彝家新寨、购彝乡特产”民俗旅游新业态,让群众“不挖山、不砍树,靠旅游能脱贫致富”。
三是打造移风易俗示范工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性审视当地陈规陋习,理解而不歧视、包容而不放纵、帮扶而不包办,有序有效化风成俗。逗硬执行新修订的“丧事宰牛不超过5头、婚丧酒席不超过30桌、婚嫁彩礼不超过6万元”等刚性“10条”,把防新冠肺炎疫情与防肺结核、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结合起来,将好的卫生习惯、用餐习惯、红白喜事规定等写入村规民约、小区公约,常态化、制度化引导群众红白事新办俭办,主动积累家庭经济、巩固脱贫成效;积极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努力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构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古嫫阿支”互助队、县乡村三级达体舞文娱队等5支队伍,深化衣被叠好、柴草摆好、房前屋后卫生好等“十个好”创建活动,围绕感恩奋进、环境卫生、生态家园、公序良俗、学前学普、反对迷信、重视教育、活动开展“八项指标”,依托扶贫超市持续开展组周评、村月评、乡季评、县半年评“四级评比”,引导群众比学赶超树新风助脱贫,全县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四是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工程。牢牢把握金阳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坚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小家利益”与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和长江水源地保护“大局利益”两兼顾,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持续抓好铅锌矿涉重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垃圾污水、滑坡泥石流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乡镇污水处理站、垃圾池(场)建设;拆除乱搭乱建彩钢棚面积11.92万平方米,日处理4500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坚持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一手抓“三棵树”为主的“大规模绿化金阳行动”,一手抓“以县城‘一环两区六组团’避险疏解部分搬迁建设为龙头,4个区域中心乡镇集镇建设为支撑,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库区迁建集镇、易地移民扶贫集中安置新村新寨建设、精品景区节点旅游风情小镇打造为补充”新型城镇化,让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融入城镇,让生态脆弱地区休养生息。目前,全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6万亩、公益林86万亩、草原82万亩,森林覆盖率45%,新型城镇化率20%。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积极支持企业减排求生存、节能增效益,严格落实企业准入环保“三同时”,致力推动传统农业向“三棵树”套种套养、“春薯秋菜”“特色种养”为主规模化发展;以矿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向清洁能源、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绿色建筑为主转型发展,加快乡村旅游、电商物流、金融保险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真正让老百姓在修护和守护“绿水青山”过程中收获“金山银山”。2018年,水电企业税费收入4.17亿元,远远超过了矿业企业;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22.5:54.24:23.26历史性调整为23:27.5:49.5,里程碑式的实现了“321”顺序的占比优化,且第三产业占比接近50%,取得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指标省对县考核全州“三连冠”。